9月8日上午,市政府新闻办组织召开“坚持强基固本 勇于守正创新 多措并举推进全市煤矿高质量安全”发展新闻发布会。介绍济宁市煤矿领域安全监管工作开展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近年来,济宁市能源局以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宣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关于安全生产重要论述,贯彻落实国务院安委会“十五条硬措施”和省委省政府“八抓20条”创新举措,针对辖区内煤矿数量多、分布广、产量大、灾害严重等特点,先后组织实施了“本质安全型”矿井建设、煤矿安全“云讲堂”、岗点事故警示、“13310”基层班组建设、“分区分段”可视化网格管理等一系列监管举措,持续夯实全市煤矿安全生产基础。 全市共有煤矿44处,占全省煤矿数量的47.8%,分布在除梁山县、泗水县以外的12个县(市、区),从业人员约7.3万人,从事井下作业人员约4万人。核定生产能力7500万吨/年,其中省属煤矿21处,核定生产能力5767万吨/年;市属煤矿10处,核定生产能力926万吨/年;县属煤矿13处,核定生产能力807万吨/年。 为深入源头治理、系统治理和综合治理,济宁市能源局印发了“本质安全型”矿井建设指导意见,在全市煤矿范围内组织并且开展“本质安全型”矿井创建活动,督促企业建立完善安全文化、组织管理、工作考评、全员管理、精准培训、过程管控、装备保障等七大体系,还配套编制了《济宁市“本质安全型”矿井创建手册汇编》,包含行进空间路线类检查手册,做到对标对表检查,全力消除煤矿安全风险隐患和管理漏洞,努力打造有济宁特色的“点线面结合,立体化监管”的工作模式。在此基础上,自今年3月份起,大力推行“分区分段”可视化网格管理,作为“本质安全型”矿井建设的有力补充,督促煤矿将井下作业场所现场划分为若干区域,明确每个区段、每段巷道、每个岗位的责任单位、责任人和检查标准,每个区域悬挂巷道指示牌板和检查标准牌板,做到人人身上有担子、有责任,推动全员参与自主隐患排查,实现安全管理的重心下移、关口前移,煤矿安全管理向全员化、精细化转变。 委托中国矿业大学、华北科技学院、山东科技大学等高等院校对煤矿井下重要采掘工程进行备案审查,重点审查冲击地压、水害、火灾等重大灾害防治措施,指导企业提高安全技术保障能力。每季度末开展重大安全风险分析研判,督促煤矿紧盯重大灾害治理和薄弱环节管控,同时对着重关注的安全风险及时下达安全风险预警提醒函。加强火灾防治技术指导,针对辖区煤矿火灾风险突出的情况,出台了《强化全市煤矿防灭火工作十项措施》《煤层自然发火九种情形防治要点》,指导企业切断煤炭自燃链条,加强内外因火灾管控,推动火灾防治由事中事后管理向事前预防转变。组织召开全市煤矿防灭火经验交流会议,分析当前防灭火工作存在的短板不足,安排部署下一步具体工作,同时组织煤矿负责人下井实地观摩防灭火先进设备设施。 探索形成“1+2+N”执法工作模式,即聚焦“实现安全生产”1个目标,强化“全流程从严执法、全过程业务指导”2个抓手,创新“分类分级执法、借力引智执法、执法联动通报、技术方案审核检查”等N项举措,形成“以点带线、以线促面”的监管执法格局,保障了执法工作质量。充分的发挥监管监察工作合力,先后与国家矿山安全监察局山东局执法处联合开展“双专双查”、劳动防护用品等专项检查,召开联席会议,相互通报问题,共同商议整改措施,发挥各自职能优势,提升执法效果。建设安全监管信息化平台,将全市各煤矿安全管理数据,包括人员精确定位、视频监控、安全监测监控、雨量观测、矿压监测、水文监测等系统数据接入综合信息平台,实现动态实时监控。制定远程信息化执法“十招”,实行“风险警示、驻矿督导、日常调度、平台监控、专业排查、精准执法、典型推广、领导带班、远程抽考、视频验证”,实现了执法检查“不断线”。建立执法问题通报机制,执法检查发现的重点问题,分别抄送至上级集团公司、县(市、区)政府、市国资部门,共同推进问题闭环整改。 创新制作岗点事故警示画板,梳理近年来18个煤矿典型事故案例绘制成漫画形式,悬挂在井下相应的作业岗点和班前会召开地点,强化事故案例在作业现场的视觉上的冲击警示效果。收集整理近五年来全国范围内62个煤矿典型事故形成《典型事故案例汇编》,发放至各煤矿作为警示教育教材。筛选79个事故案例警示教育视频下发至全市煤矿,进行“每周一案”警示教育,引导煤矿广大干部职员深刻吸取事故教训,教育现场职工按章作业。梳理近年来煤矿事故隐患点,编写《煤矿职工自主保安警示画册》,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生动的图片展现煤矿的风险隐患,强化警示教育,提高职工自保互保安全意识。 启动煤矿安全“云讲堂”活动,邀请行业专家向监管部门和公司进行授课,累计已开展8期,受教育人员5400余人次。组织并且开展“13310”煤矿基层班组建设活动,聚焦煤矿基层班组安全行为养成,印发了推进“13310”煤矿基层班组建设的指导意见,督促基层班组队伍在安全生产、工程质量、文明生产、学习氛围、自主管理方面稳步提升。编写《煤矿井下电气设备防爆检查对照图册》,按照防爆检查顺序,从外到内将防爆检查标准图文并茂一一列举,引导职工更加直观、快捷地辨别和消除安全隐患。联合济宁广播电视台开展“矿长话安全”活动,由煤矿矿长向全社会展示矿井安全及管理亮点,自觉接受社会监督。督促全市安全生产标准化二、三级煤矿制定提档升级方案和达标时间表,稳步推进标准化提档升级工作,目前全市一级标准化矿井建设27处,数量、占比均居省内产煤大市首位。 大力推进煤矿智能化建设,全市44处煤矿中36处煤矿先后实施了采掘工作面智能化改造,占比81.8%,累计投资70.77亿元,建成智能化采煤工作面202个、智能化掘进工作面215个;智能化开采量占比84.87%。付村煤矿、唐口煤矿、东滩煤矿和鲍店煤矿等4处煤矿通过国家首批智能化示范煤矿验收,通过数量全省第一。国家矿山安全监察局山东局、省能源局联合召开的全省煤矿智能化建设推进现场会上,市能源局作为全省唯一一个煤矿安全监管部门进行了典型发言。国家能源局印发的《全国煤矿智能化建设典型案例汇编(2023年)》,济宁市唐口煤矿立井提升智能化控制管理系统、鲍店煤矿记忆截割掘进工作面、付村煤矿通风系统智能决策与动态管控平台、东滩煤矿智能通风系统等4处典型案例入选,案例入选数量全省第一。坚持“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多次邀请中国矿业大学、中煤科工集团知名专家对济宁市煤矿智能化建设进行指导,帮助煤矿更好把握建设重点,提高使用效果;积极开展对外学习交流,组织济宁市有关煤矿到陕西、内蒙古、河南、安徽、湖南等地,深入井下调研学习重大灾害防控前沿技术和智能化设备设施,不断的提高济宁市煤矿装备保障水平,持续保持煤矿领域的安全生产。
为进一步强化安全监管工作,济宁市能源局采取“十项断然措施”,坚决防控风险、夯实基础、守牢底线。 在微山县欢城煤矿召开全市煤矿安全生产现场推进会议,深入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安全生产重要指示精神,深刻分析形势,剖析问题不足,对重点工作进行全面安排部署。 制定集中攻坚行动“十必须”和煤矿安全执法“八抓55查”检查清单,成立“四不两直”执法检查组4个、专家检查组2个、集中攻坚督导组7个,对全市煤矿企业和县级煤矿安全监管部门开展督导检查。 全局组成7个督查组,白天下矿检查、晚上处理内业,围绕13个方面问题,全部下沉煤矿一线开展全覆盖督导检查。 组织人员对30部煤矿领域警示教育片进行剖析梳理,形成事故分析报告,按照“1天1部”的工作要求,在安全生产月期间,组织全市煤矿认真学习事故警示教育片和分析报告。 在全市煤矿开展“大反思、大整顿”活动,进一步分析当前工作中存在的漏洞短板和问题产生思想根源,转变工作作风,提升安全管理工作成效。 开展全市煤矿矿长和安全总监安全知识及安全管理技能现场测试,重点考核矿长、安全总监对煤矿相关法律和法规、矿情矿貌、矿井风险隐患排查治理掌握程度。 组织开展县(市、区)之间异地互查,抽调各煤矿安全总监组成检查组开展异企互查,多层次立体化“比、学、赶、超”,推动监管执法能力和煤矿管理上的水准大提升。 在前期出台一系列考核制度的基础上,组织召开驻矿盯守专题会议,同时对驻矿盯守人员进行集中测试,督促盯守人员切实履职尽责。 依据执法情况,对产煤县(市、区)监管部门、各集团公司和煤矿安全管理工作进行排名,进一步压实各级工作责任。 委托中国矿业大学,聘请煤炭行业内知名专家成立2个专家组,对全市煤矿开展全覆盖检查,指导督促济宁市煤矿完善风险管控和隐患治理制度措施,提升矿井本质安全水平。
下一步,市能源局将以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对煤矿安全生产工作部署,不停地改进革新工作方式,持续提升监管执法效能,确保全市煤矿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可控。 不断完善《煤矿企业集团公司安全生产管理量化计分考核办法》,督促集团公司强化对所属煤矿的安全管理责任。 加强重大风险辨识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督促企业落实各项措施,有效化解风险,提升灾害超前防治能力。 组织开展“矿长话安全”“矿工家属话安全”“每周一案”警示教育等活动,研究制定煤矿职工“六必知”、煤矿安全文化宣传画册,深化基层基础提升。 强化驻矿监管,充分的发挥“督导员”和“侦查员”作用,与国家矿山安全监察局山东局执法处开展联合检查,依法查处违法违规行为。 持续开展煤矿雨季“三防”检查,督促煤矿严格执行“灾害性天气停产撤人”“煤矿紧急状况十项应急处置权”等硬性规定,严格落实值班值守和矿领导带班下井制度,备足备齐防汛物资,确保汛期安全。返回搜狐,查看更加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