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气则气、宜电则电”的“清洁供暖”工作能否在北方的农村地区顺利推进,广大村民的配合至关重要。而在供暖实践中,部分村民在选用清洁供暖方式后如果供暖体验很糟糕,他们不满的情绪就极易蔓延到当地更广范围内的村民中去。这种情况,就不幸出现在河北省任丘市石门桥镇西关张村。这种情况,应引起相关行政机关和企业的重视,并努力避免“一颗老鼠屎坏了一锅粥”现象在以后的清洁供暖工作中发生。 西关张村的苏先生,近来每当看到自家新更换的壁挂炉,都如鲠在喉,不吐不快。 家中面积大约100平方米的苏先生,在2016年响应当地政府“煤改气”的号召,拆掉了自家的燃煤炉,为自家吊顶式风机盘管这一供暖末端系统配备了A品牌功率为28千瓦的燃气采暖热水炉(以下简称“壁挂炉”)。为此,苏先生连初装费在内总共向当地政府支付了4000元钱。 2016年11月20日前后,苏先生身怀六甲的爱人已经处于临产状态。想象着宝宝一出生就能生活在温暖和洁净的环境中,苏先生满怀喜悦地启动了自家的壁挂炉供暖系统。但让他始料未及的是,自家壁挂炉供暖系统的供暖效果很糟糕:在壁挂炉出水温度为55℃的情况下,家中只有紧邻壁挂炉的卧室中的风机能吹出热风,室温也因此在白天能达到17℃左右。而在距离壁挂炉较远的客厅,从风机盘管中吹出来的风不冷不热,室温估计不高于15℃。而在距离壁挂炉最远的卧室,风机盘管里吹出来的就是凉风。为此,苏先生不得不让这个房间的房门经常保持紧闭状态。 2016年12月22日、23日,记者在苏先生及其他村民家调查时了解到,家中供暖末端同为风机盘管的高先生,在安装了A品牌24千瓦的壁挂炉后,也出现了家中不暖和的情况。此后,A厂家为其更换了另外一台输出功率相近的A品牌壁挂炉,但室温依然达不到预期效果。情急之下,高先生将邻村——翟城村其亲戚家尚未安装的B品牌输出功率为24千瓦的壁挂炉安装到了自己家中。结果,高先生家里的温度状况得到了明显提升。 发生在高先生家的上面讲述的情况在西关张村一经传开,很多和高先生、苏先生一样有着类似遭遇的村民立即开始怀疑A品牌壁挂炉的质量存在问题。在这种想法的驱使下,他们加大了对A品牌产品的“研究”。他们很快发现:A品牌同样标称为24千瓦的两款壁挂炉,重量(A品牌壁挂炉包装箱上显示的数据)居然相差了6公斤。 面对这一发现,结合A品牌壁挂炉在高先生家的表现,村民们开始越来越怀疑:A品牌壁挂炉虽然标称24千瓦,但事实上不足24千瓦。他们由此进一步推测:在出水温度相同、标称输出功率相同(都为24千瓦)的情况下,他们采用A品牌的壁挂炉,要比采用B品牌的壁挂炉更“费气儿”。 为了印证他们上述怀疑和推测的合理性,该村的多位村民在2016年12月22日,带着A品牌24千瓦的壁挂炉前往国家燃气用具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希望该单位在对他们带来的壁挂炉进行仔细的检测后给他们一个答案:A品牌标称为24千瓦的壁挂炉到底有没有24千瓦?有没有质量问题? 但是,据说因他们没能出示检验测试那台壁挂炉的书面委托书,天津方面并没有接受他们的检测要求。 这次“送检”风波之后,苏先生的孩子顺利出生。为了不让孩子挨冻,苏先生不得不听从厂家的建议,将家中A品牌28千瓦的壁挂炉更换为A品牌35千瓦的壁挂炉。但苏先生为此又花了2050元钱。对此,苏先生一直耿耿于怀。据介绍,和苏先生一样,很多村民由于怀疑A品牌壁挂炉“短斤缺两”因而产生的憋屈和愤怒始终压在他们的心里。现在,据说这种愤怒的情绪已经蔓延到了该村其他已经安装了A品牌壁挂炉的村民以及那些已购买但尚未安装A品牌壁挂炉的村民之中。记者在本文截稿前获悉:该村部分不满家中供暖效果也不愿意额外花钱更换更大功率壁挂炉的村民已经把家中的A品牌壁挂炉拆下来堆在村委会,而部分尚未安装壁挂炉的村民由于担心将来安装壁挂炉以后家中不热,也把自家购买的A品牌壁挂炉拿到了村委会,希望村委会为他们讨回公道。据说,这两类壁挂炉已多达200多台。 由于怀疑A品牌壁挂炉“短斤缺两”,再加上家中的供暖系统要么太“费气儿”,要么没能达到期望的室温,西关张村村民对A品牌壁挂炉的意见很大。记者在该村调查到的8户村民对自己家中的供暖系统(热源设备均为A品牌壁挂炉)的满意度为零。 但与此同时,本刊另外几位调查员在任丘中驿镇、长丰镇的几个村中对村民进行抽样调查的结果为:受访村民对自家供暖系统的满意度达83%。 显然,正是因为这高达83%的满意度,使西关张村的村民们没有对整个“壁挂炉供暖系统”产生不满情绪、没有对当地的整个“煤改气”政策产生厌恶情绪。他们不满的,只是他们家中以A品牌壁挂炉为热源设备的供暖系统。 记者从负责当地“煤改气”工作的有关部门了解到,当地政府为了推动“煤改气”工作,调动了大量社会资源,相关工作人员为此也付出了巨大的心血。该部门负责人以当地燃气公司在任丘铺设天然气管网的事例和记者说:该公司2000多名员工为了任丘“煤改气”工作的顺利展开而铺设管道的行动,是华北油田体系中的工作人员继1976年在任丘找石油而发起大会战之后,发起的又一次会战。在这次天然气管网的铺设过程中,很多工作人员都是平生第一次长期不分昼夜地工作。由于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工作所承受的压力,不少工人在铺好自己辖区内的天然气管线后百感交集、热泪盈眶。 可是,正因为包括燃气公司在内的多方力量都为了“煤改气”这一惠民工程付出了巨大的心血,相关主管部门更应该联合行业协会和企业,尽快调查清楚西关张村部分村民家供暖效果不佳的原因、调查清楚标称功率相同的两款壁挂炉重量相差6公斤的原因,给村民一个满意的交代。相关主管部门还要尽力避免“煤改气”村民不满情绪的继续蔓延,引导村民理性看待政府主导的“煤改气”这一惠民政策。 相关主管部门更应该总结经验教训,在后续的“煤改气”工作中,避免“一颗老鼠屎坏了一锅粥”现象的发生。试想,如果西关张村的高先生没在无意间证明B品牌壁挂炉能解决他家供暖效果不佳的问题,西关张村的村民们是否会对整个“壁挂炉供暖系统”感到失望进而怀疑当地的“煤改气”政策?所以,有关部门在后续的“煤改气”工作中应当引导参与企业按照“一户一方案”的原则,因地制宜地设计整套供暖方案并实施安装,而不是仅仅安装一台供暖设备就觉得万事大吉。此外,有关部门在组织招标之前就应设计好包括让企业预缴质保金在内的整套监管措施。 相关企业也应该从西关张村此次“煤改气”的事件中吸取这次的教训。其实,西关张村村民家的供暖系统之所以效果不佳,既与“壁挂炉”有关,也与村民家的吊顶式风机盘管有关。但是,正如当地主管部门负责人指出的那样,村民的吊顶式风机盘管安装在前,壁挂炉安装在后。“壁挂炉-吊顶式风机盘管”供暖系统效果不佳的责任不能算在老百姓头上。因此,相关企业一定要吸取这次的教训,以后在参与“清洁供暖”工作之前,一定要最大限度地考虑在农宅中安装供暖系统的复杂性并做好预算,别一味低价竞标,尽可能的避免让自己成为遭人误解或鄙弃的那颗老鼠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