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也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 一年来,东胜上下坚持以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聚焦一条主线,办好两件大事,全面推动“六个工程”和“三个四”工作任务落地落实,锚定“三区四城”的美好蓝图,交出了一份沉甸甸、分量足的发展答卷。 这一年,发展攀高。高新区和东胜区协同联动工作机制有力运行,位列全国总实力百强区44位、西部百强区15位、全国投资潜力百强区23位。 这一年,经济劲进。全年地区生产总值预计完成1100亿元,固定资产投资连续4年保持两位数增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预计完成274亿元,“千亿”旗区地位更加稳固。 这一年,民生向暖。民生支出占财政支出比重保持在78%以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预计会增长6%,温暖工程、老旧小区改造、“学区制、集团化办学”等充分回应群众所望所盼。 透过一个个指标“瞭望口”,一幅以“稳中求进”为底色、以“真抓实干”为笔墨的锦绣长卷徐徐铺开,勾勒出东胜大地多彩蓬勃的发展脉动。
园区里,塔吊林立,人来车往;车间内,机械轰隆,订单纷至……从春到冬,东胜大地上项目建设投产的热潮从未止歇。 坚持以项目建设引领高水平质量的发展,2024年,东胜坚定不移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将高新区作为培育世界级产业集群、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主阵地,新质生产力加速发展,新动能加快成长,高水平发展挺直了脊梁。
好项目相继落地、大企业纷至沓来,“工业强区”挥毫出昂扬曲线。一年来,东胜实施重点项目202项,完成投资207亿元,国内区外到位资金67亿元,规上工业增加值预计会增长15%。 建成智能化煤矿20座,油房壕矿井及选煤厂项目开工建设,全年产销煤炭1.1亿吨;鄂尔多斯绒纺产业创新示范园项目加快建设,成功举办第七届中国(鄂尔多斯)国际羊绒羊毛展览会,全年产销羊绒制品402万件。 晶澳光伏5GW组件车间、中车整机大兆瓦风机基地、株洲百米叶片等46个项目建成投产,奇瑞二期、东风柳汽、厦门金龙等100多个项目快速推进,装备制造业总产值预计完成122亿元。 万界数据智算中心投入试运营,全面启动数字产业园建设,科技成果转化基地建成投用,成功获批自治区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
从发展方向看,向“新”进、向“绿”行的态势已然更为鲜明,“风光车屏绒材智”产业由点到链、建圈渐强。 从发展质量看,传统产业升级、新兴起的产业集聚、未来产业蓄势,工业结构持续优化,现代产业体系建设步履坚实。 空中屋顶花园、城市艺术馆、文创市集……品牌汇聚、潮店扎堆,作为东胜重点商业项目,万达广场二期建成后将与万达广场一期、金街融合打造出一个20万平方米的城市微旅游休闲商业中心。 围绕打造“现代服务业集聚区”,东胜全方面提升服务业发展质量,大力培育发展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不断拓展服务业发展深度和广度。2024年,东胜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预计完成274亿元,第三产业从始至终保持着强劲的势头和韧性。
烟火气升腾了。创新培育打造“东胜1980”等特色商圈街区,强化首店引育,激发“老字号”传承创新,制定出台《东胜区“2024消费促进年”促消费活动实施方案》,在汽车、住宿、餐饮、百货、成品油等多领域积极开展促消费活动。累计发放消费补贴2000余万元,带动消费近80亿元。 文旅融合出圈了。推进“文旅+百业”跨界融合,推出乡村文化旅游季、冬季冰雪文化旅游节等文旅品牌,举办“暖城之邀 引客入胜”等各类消费及文旅活动130余场,全年接待游客664.5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30.5亿元。 “我们第三栋鸡舍预计2025年3月份可以投产,项目全部建成后将实现年存栏62400只蛋鸡,村集体收入每年预计增加90万元。”铜川镇添尔漫梁村委会副主任武桃成笑意盈盈。 “我们很多村民都能利用农闲时候到村里的元禾生态农场打工,我现在的主要经济收入就是在这儿,每年能赚大概5万元。”罕台镇灶火壕村村民苗文叶心满意足。
从东到西、由北至南,东胜乡野大地上,“药光互补”中草药种植、土特品牌农产品、肉牛蛋鸡养殖、大棚有机蔬菜瓜果、预制菜产业等多层次农牧业产业项目遍地开花,构建“党建牵头、依托资源、企地合作、群众参与”的农村集体经济新机制,农牧业有突出贡献的公司增至87家,村集体经营性收入达4697万元,带动农民户均增收3.8万元,腰包更鼓、笑容更多,动力更足,绿野写绘新图景。 如今的东胜,三次产业协调并进、提质增效,全力做强二产、做优三产、激活一产,多点产业支撑、多元优势互补、多极市场承载的发展格局正在形成,不断推动着地区经济运行向上向好,行稳致远。 2024开年,喜讯飞来。在内蒙古自治区营商环境评估中,东胜区综合得分在全自治区19个中心城区中登顶第一。 这一年,东胜发力打造“优质服务环境示范区”,围绕全国一流营商环境这一目标任务,以更高站位、更大格局、更宽视野谋划营商环境优化提升工作,形成“领导部署、专班推进、部门落实”的协同作战新局面,持续厚植高水平发展的丰润土壤。
深入推进诚信建设工程,全力打造便捷高效的政务环境、竞争有序的市场环境、守信践诺的社会环境和公平公正的法治环境,2024年新增市场主体1.4万户,市场主体总量位居自治区各旗县区首位。 深化“放管服”改革,加快创建“无证明城市”,推动政务服务从“减证便民”向“无证利民”转变,建立一站式政务服务平台,推出政务服务“1+4”模式,更多便民事项实现了“最多跑一次”,入选全国政务服务“高效办成一件事”优秀案例。 扎实推进科技“突围”行动,28家规上工业公司完成“三清零”,引进中国矿大内蒙古研究院、国家碳计量中心、中国能源经济研究院等创新平台,启动建设鄂尔多斯“能创谷”,培育各类科学技术研发平台29家、高新技术企业45家、科技型中小企业145家,进军全国科学技术创新百强区24位。 大力实施人才强区战略,常态化开展“暖城做东·引才入胜”“寻找城市合伙人”等活动,在北大、清华等21所高校设立引才工作站,人才总量增至8.5万人。
——广交友,找项目。党政领导外出招商、接洽企业90多批次,积极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实行“链长制”全员招商模式,灵活运用场景招商、飞地招商、基金招商、平台招商等多种方式,全年签约引进重点项目52项,协议总投资394亿元。 ——打开门,走出去。大力推进跨境电子商务、外贸综合服务、二手车出口等外贸新业态发展,组织重点企业参加中国进出口商品博览会、中国西部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等展会,完成外贸进出口额32亿元。 2023年11月,一个从达旗至东胜的全新水源工程开工;2024年7月,在经过18天的试运行后,工程正式通水。至此,困扰东胜人数十年之久的缺水问题成为历史。 这一年,东胜财政民生支出占比稳定在78%以上,高质量完成人大代表票决民生实事和市级“为民办实事”任务,“党建聚力 服务民生”专项行动累计办结民生实事312项,社区集体经济收入达413万元。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用情用心用力解决好老百姓身边的急难愁盼问题,“生态之城”“品质之城”“平安之城”“幸福之城”如春风化雨,浸润着东胜人的生活。
——扎实推进黄河“几字弯”“三北”工程攻坚战,全面铺开露天煤矿集中连片治理,稳步推进防沙治沙和风电光伏一体化工程,森林覆盖率和草原植被覆盖度分别达30%和60%,建成自治区级以上绿色矿山26座,全年空气质量优良率87.2%,固废综合利用率达85%,新能源数字陆港入选交通运输部绿色低碳交通强国建设试点,位列全国绿色发展百强区第53位。 ——积极回应群众急难愁盼,推行供热体制源网分离,投入11.5亿元,新建和改造供热管网236公里,建成自治区首个县域配电网“零计划停电”示范区,5万吨供水工程顺利通水,一体推进天然气全覆盖、物业服务全覆盖、经营商户“瓶改管”“瓶改电”、步梯楼加装电梯等工作,累计完成227个老旧小区改造和166个居住小区遗留问题整治,位列全国新型城镇化质量百强区第32位。
——扎实开展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安全生产形势整体平稳;启动“雪亮工程”三年行动计划,持续打造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持续攻坚房地产领域遗留问题,累计化解“三难”问题项目166个、涉及房屋9.3万套,完成“保交楼”“保交房”1.1万余套;实行“纪委+政法+公安+信访+N”联动矛盾纠纷化解机制,圆满完成债务风险等级“退红”目标,困扰东胜多年的沉重历史债务问题得到根本性缓解。 ——持续在教育、医疗、就业、养老等领域发力,形成“学区制、集团化办学”“家庭医生服务”等创新做法。招引475名教育人才,新增3610个学位,普惠性幼儿园和集团化办学覆盖率分别提升至88%、48%;建设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成立国家心血管疾病临床医学研究协作中心,落户全市首个生物干细胞存储实验室;强化“一老一小”保障水平,建成各类养老机构62处,先后被自治区、国家纳入医养结合示范区,培育托幼服务机构46家,基本形成区域“15分钟托育圈”,不断补齐民生短板、共享发展红利。
每一滴汗水,都为梦想之花注入生机;每一次拼搏,都为高水平发展增添璀璨光华。 回望2024年,一串串数据的鲜活呈现,一处处产业的优化升级,一个个项目的拔节生长,无不昭示着东胜在高水平质量的发展道路上乘风破浪的强劲势头,也必将融汇成一条让梦想接续前行的现实路径。 |